杨绛《我们仨》重逢了
文/雅韵
说起杨绛先生,我们自然会联想起她的夫君钱钟书创作的长篇小说《围城》,这部名著在中外文学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被誉为“新儒林外史”。近来刚知道“围城里面的人想出来,围城外面的人想进去。”这经典名句出自杨绛笔下。
说来与她们也有些缘分,几十年前家人就赠送给我一本《围城》这部长篇小说,至今还在我家的书架上,再后来上演的同名电视连续剧,也让陈道明和李媛媛等演艺明星火了一把,可谓家喻户晓,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鲜有雷同,旧式知识分子的形象跃然纸上至今难忘。
钱钟书文革下放期间刚好与我的族亲(按辈份我们亲切地称他为外公)同住一室,之前同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的他们并不认识,因为社科院大楼里人太多。至此相识并得到钱老的指导、肯定和鼓励,并在回京时常会帮钱老带些东西。
我有位闺蜜是当地作协主席,几年前她送我一本杨绛的纪实文学《我们仨》,读着、品着象静静的河水在心中流淌,沁人心脾。
《我们仨》是杨绛在92岁时所著,该书以简洁而沉重的语言,回忆了先后离她而去的女儿钱瑗、丈夫钱钟书,回忆一家三口那些快乐而艰难、爱与痛的日子。作者为读者讲述了“我们仨”共同走过的一段悲怆而温暖的旅程和一个人思念仨的凄美情思。全书想要向读者表达的是:家庭是人生最好的庇护所。
我们家的藏书基本上是自购的,而为数不多他人赠书中恰好有这两本,可见钱钟书与杨绛这对文坛伉俪,文青们是多么地喜爱啊。
5月25日,105岁杨绛,5谐音为我,而三个5,暗合了杨绛先生的书名《我们仨》,侬选择了这样特殊的日子回家了。愿“人生若只如初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