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风楚韵 峡江今昔
图文/雅韵
湖北宜昌三峡人家自然风光,景色幽静,依山傍水,碧水闲潭。淳朴的生存状态撒网捕鱼,抚琴弄笛,听蝉鸣,观日落,吃野菜,喝山泉一幅田园牧歌景象。
行进在三峡人家的河道上,两岸奇峰险石、流水船坞都已入画,心随景动,李白的名句立即跳出脑海:“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感叹名句的永恒。进入三峡人家风景区,游至一避静之处隐约传来悠扬的笛声,循声望去只见远处河面高高的矗立着邀月亭,一位穿着民族服饰的青年男子吹着短笛,我不禁驻足聆听,优雅而古朴的旋律在空中弥漫,仿佛是仙人居住之地。继续前行只见貌似神仙眷侣似的穿红着绿撑着纸伞隐约在竹林中窃窃私语,甜蜜而温馨(当然这是旅游景点专门打造的看点,个人感觉朴实、亲切)。还有那“水上人家”年轻一代仍然在撒网捕鱼,延续着这种古老的渔文化。穿着鲜红民族服饰的渔家幺妹坐在乌篷船上晒着太阳,悠闲地唱着小曲,在绿树碧水的掩映下格外耀眼,田园牧歌跃入眼帘。
游走三峡人家仿佛置身世外桃源,令人乐不思蜀。感叹能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一辈子多幸福啊,而同团的驴友们说:在这里住一阵子还行时间长了会寂寞的,我说不一定吧,这里也有网络的,一样可以与外界交流。其实在这里生活并不意味着隐居,只想过一种清静、自然的生活,感受“蝉噪林俞静,鸟鸣山更幽”,“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悠闲生活。
优美的自然风光,使古今骚人墨客在这里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如李白的“春水月峡来”,欧阳修的“江上挂帆明月峡”,陆游的“巴东峡里最初峡,天下泉中第四泉”,还有现代大诗人郭沫若的“唐僧师弟立山头,灯影联翩猪与猴”,陈毅元帅的“三峡天下壮,请君乘船游,西陵甲三峡,忘返兴犹稠”等等。读了这些诗篇,恍若身临其境,饱览灯影峡,融合了三峡文化之精髓,巴风楚韵,峡江今昔。
龙进溪里,溪水碧透,波光粼粼,林苍草翠,枝繁叶茂。小路纵横交错,鸡犬相闻;木帆老船静泊水中,溪边人家竹林掩映,吊脚楼点缀于青山绿水之间。
耸立于峡江之颠的灯影石是长江三峡的标志之一,它呈蘑菇状,活似《西游记》人物沙僧形象,重达100多吨,支撑面积仅200多平方厘米,平均每平方厘米承载0. 5吨的重量,有“万里长江第一石”的美誉。
邀月亭
峡江南岸突兀而立的孤峰尖上,“邀月亭”耸入云端。在邀月亭处俯瞰长江,犹如一条奔腾而来的银龙,在此向左急转110度弯调头东去,形成一个巨大的月牙形,状似一湾明月。长江在193公里的三峡区段左冲右突,迂回曲折,但变化最大的就在石牌,故称为 “长江三峡第一湾”。
“逃逸都市,享受慵懒,在普罗旺斯做个时间的盗贼。”——彼得•梅尔
《三峡人家》 彭媛
三峡人家
作词:李勤 作曲:印青
演唱:彭丽媛
青山飞流下,水映一湾花
竹笛悠悠斜阳远,鱼鹰衔晚霞
日暮乡关人何往
西陵峡边有人家
两岸猿声啼不住的美
藏在三峡人家
啊——啊——
吊脚竹楼里的情
让人醉在三峡人家
峡江号子起,江水翻浪花
茶马古道巴王寨,马蹄溅轻纱
天地悠悠心何往
明月湾边是我家
两岸猿声啼不住的美
藏在三峡人家
啊——啊——
吊脚竹楼里的情
让人醉在三峡人家
两岸猿声啼不住的美
藏在三峡人家
啊——啊——
吊脚竹楼里的情
让人醉在三峡人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