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栾勋
汤学智
今年3月,文学所中国古代文论和古典美学学者栾勋走完了他73年的人生之旅。栾勋是一位不幸才子:一身傲骨,满腹经纶,命运坎坷。长期以来,身居陋室,生活十分艰难,活得很苦,也很累。但他的精神始终遨游在思想和学术的极处,可以用“视通万里,思接千载”来形容。那里是他神往的心灵家园,一旦融入,神采飞扬,思如泉涌,揭往圣之真谛,辨天下之大势,谈古论今,妙语连珠,判若两人。我清晰地感觉到他身上的两个生命:一个是肉体生命,贫弱瘦小,似乎一阵风可以吹倒;一个是精神生命,充盈强大,穷天究地,锐不可挡。20余年间,他以贫弱之躯,经风雨,历磨难,靠的就是这种精神之力。在他看来,一个有所建树的学者,不只要有知识,更需有思想,要有“真正的自由解放的心灵”。而这就需要“养气”。所谓“养气”,“就是涵养正气,涤除邪气;就是开阔胸襟,放开眼界;就是关心祖国的前途和人类的命运;就是培养自己具有强烈的历史责任感;不为一己的私利所动,不为一时的邪气所侵”;这样才能凝聚良知良能,成为有“人气”而无“鬼气”的真人。这既是他的肺腑之言,也是他的经验之谈。正是这种精神力量使他具有了超出常人的智慧与境界,在学术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创造性成果。关于这一点,文学所在他的《讣告》中作出了准确评价,兹引录如下:栾勋同志作为一位孜孜不倦的学者,主攻中国古代文论和古典美学,造诣高深,多有创获,是我国学界一位有独特贡献的研究家。他精读古代文献,烂熟于心,厚积薄发,所写论著,深得中国古典美学之精髓,又能结合现实提出新思想、新观点,发前人所未发。他的“混沌论”思想的精到阐发,开辟了中国美学史研究的一个新视野,他的《中国古代美学概论》一书和《“现象环”与中国古代美学思想》一文,提出十分重要的学术思想,一时成为古代文论研究中的学术亮点,发生了重大影响;尤其是他撰写的论文《说“环中”》,见解独特、深刻,受到学界广泛好评,获得我院优秀科研成果奖。栾勋文采斐然,深受青年学子欢迎,许多青年学生乐于以他为学术引路人。他提出的研究中国古代美学要从古代的“人学”入手的思路,以及有关“从矛盾论到两端论”、“经权论”等重要思想观点的论述,对后学思考中国古代文艺思想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在生活困顿的逆境中,他的脑海里依然活跃着自己的学术思考。在住院期间,他向前来看望的领导和朋友,说的最重要的事,就是心中酝酿多年呼之欲出的雄文《从矛盾论到两端论》和《经权论》。在他的脑子里有不少已经成熟的优质成果,只要身体条件允许,他就会一一亲手摘下,奉献给社会。他是多么期盼着这样的收获啊。可现在已经永远不可能了。他的奉献,是别人所难以替代的。他的逝世,是我国古代美学界的一个重要损失,也留给人们无尽的思索!斯人已去,我辈无力回天,仅以一位友人一副令人回肠荡气的挽联,告慰他的在天之灵:一身傲骨满腹经纶沥血呕心穷天究地尽作混沌论万卷诗书终生困顿殚精竭虑执两用中都成现象环我以为,这是对栾勋一生最准确最传神的概括,说出了学界友人的共同心声。安息吧,亲爱的朋友!
文章出处: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
本网发布时间:2008-9-18 10:46:57
转载务经授权并请刊出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中国社会科学院
地址:中国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电话:86-10-85195999Email:
